2025年3月,国家能源局正式发布《关于进一步组织实施好“千家万户沐光行动”的通知》,标志着我国农村光能利用发展迈入规模化、规范化新阶段。该行动以农村屋顶资源为依托,通过政策引导、技术创新和模式变革,推动清洁能源普及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成为实现“双碳”目标与共同富裕的重要抓手。
全球气候危机加速能源结构变革,光能作为清洁能源的核心载体,成为各国能源战略的必争之地。“千家万户沐光行动”以农村分布式光伏为抓手,计划到2025年实现全国新增屋顶分布式光伏装机5000万千瓦以上,其中农村地区占比超60%,直接推动我国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提升至25%以上,为2030年碳达峰目标奠定基础。
农村地区屋顶资源丰富但利用率不足,光伏光热开发可将闲置资源转化为经济收益。
光伏和光热的分散布局特性,可有效缓解传统集中式能源系统因自然灾害或突发事件导致的供应中断风险。
国家能源局明确要求各地“尊重市场原则,禁止指定经营主体或垄断开发”,通过简化备案程序、优化并网流程、强化权益保护等举措,构建法治化、市场化营商环境。
“千家万户沐光行动”不仅是能源革命,更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随着虚拟电厂、绿证交易等机制完善,农村光伏将深度参与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同时,“光伏+光热+空气能”等新型业态将重构农村能源消费场景,助力城乡融合发展。光伏发电通过太阳能电池板实现光电转换,满足建筑日间用电需求,剩余电力可储存于蓄电池或驱动空气能热泵;太阳能热水器直接利用光热效应加热储水罐,减少电辅热能耗(较纯电加热节能60%-80%),空气能热泵通过光伏电力驱动,在夜间或阴雨天利用环境热能供暖/制冷,COP值达3.0-4.5。全周期低碳化运行,系统年减排量可达传统能源方案的75%:100㎡家庭年发电量约1.2万度,替代标煤3.6吨;太阳能热水器年节电1500度;空气能热泵较燃气炉减碳量提升40%。
“光伏+光热+空气能”模型在“千家万户沐光行动”政策下,以制度创新激活资源禀赋,以技术赋能推动绿色转型,为全球农村能源变革提供了中国方案。其成功实践证明,清洁能源普及与乡村振兴可协同共进,最终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